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shù):基于脹形基礎(chǔ)上的多工序翻孔工藝的研究
2022-10-15【作 者】陳傳勝
【引 言】
翻孔是在預(yù)先制好孔的工序件上或未先制孔的板料上沖制出豎立邊緣的成形方法,如圖 1 所示。
由平板毛坯翻孔的工藝計算知[1],預(yù)沖孔的直徑 d 和翻孔高度 H 為:
如以極限翻孔系數(shù) Kmin 代入上式, 則一次翻孔可達(dá)到的最大豎邊高度為:
當(dāng)零件要求的豎邊高度 H>Hmax 時, 零件不能一次翻孔成形, 要經(jīng)過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般情況下, 采用先拉深后沖底孔、再翻孔的方法可以達(dá)到要求的豎邊高度。
若零件的平面尺寸很大, 拉深時總拉深系數(shù)過小, 會導(dǎo)致中間拉深工序過多, 反而使得工藝過程過于復(fù)雜, 增加零件的加工成本。為了簡化加工工藝,降低零件成本, 在零件對壁厚沒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先用球形凸模在平板毛坯上脹形出一個凸包, 然后拉深, 最后在拉深件底部沖底孔后再翻孔的加工工藝。采用該工藝方法的關(guān)鍵是精確計算工序件的形狀和尺寸, 以保證零件的質(zhì)量和工藝過程的順利進(jìn)行。
【結(jié) 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 該翻孔件可先將平板毛坯用Φ10mm 球形脹形凸模脹成開口直徑Φ14mm ( 包括口部圓角 ) 、 深 度 為 3mm 的 球 形 凸 包 , 再 用Φ5.5mm 拉深凸模將脹形所得的半成品拉深成中心層直徑為Φ7.5mm、深度為 5.5mm 的帶凸緣圓筒形件, 再在圓筒形件的底部沖出Φ2mm 的底孔, 最后再用Φ5.5mm 的翻孔凸模將圓筒形件的底部翻成豎邊, 使得豎邊的高度達(dá)到滿足制件要求的高度 H=7.5mm。
因為采用了脹形與翻孔工藝的組合, 使該制件的加工工藝大大地簡化了, 省略了中間的多道拉深工藝及其模具, 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 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以下是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