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加工工藝:不銹鋼彎頭軟模脹形凹模的失效分析
2022-08-10【作 者】王龍祥;溫彤;雷杰
脹形工藝能成形出其他方法難以制造的中空零件,且制件的表面質(zhì)量好、強度高[[1-3]。圖1所示的不銹鋼中空彎頭,由于具有極小的彎曲半徑以及特殊的底部圓角過渡區(qū),而難于采用普通沖壓方式成形。實際工藝是將板坯拉深成直筒形件,再脹形為一邊開口的彎頭及底部鼓形的形狀,最后加工出底部中間的孔??紤]到工裝成本以及操作方便,脹形傳壓介質(zhì)采用聚氨酷橡膠。脹形前,將聚氨酷棒塞入筒形坯料中,整體放入圖2所示的凹模,利用一凸模向下推擠聚氨酷完成彎曲和底部的脹形。但現(xiàn)場生產(chǎn)中,脹形凹模極易出現(xiàn)開裂(圖2),且局部區(qū)域磨損嚴重。即使選用很好的模具材料,模具壽命也很低。
本文利用ABAQUS分析軟件,模擬了以聚氨酷橡膠一類的超彈性體作為傳壓介質(zhì)的彎頭脹形過程,探討了該不銹鋼彎頭脹形凹模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工藝與模具改進措施。
采用顯式算法模擬了以橡膠類超彈體為傳壓介質(zhì)的不銹鋼彎頭軟模脹形過程,分析了脹形凹模開裂和磨損失效的原因,由此提出了相應的工藝與模具結構改進措施。主要結論如下:
(1)脹形后期,坯料上端的材料不再向下流動,凹模底部圓角過渡區(qū)凹槽部位坯料的成形主要靠材料的變薄。此時,成形載荷與橡膠內(nèi)壓力急劇增大。
(2)凹模開裂的主要原因是,脹形后期圓角過渡區(qū)附近材料所受的應力較大,超過了材料的強度極限。同時,模擬和實際生產(chǎn)都發(fā)現(xiàn),凹模型腔圓角過渡區(qū)上側位置的高壓應力,造成了該區(qū)域磨損嚴重。
(3)可從成形工藝、模具結構等方面改進,以提高模具的壽命。如盡量降低摩擦、工藝上改為二次成形,以及采用預應力結構的凹模等。
以下是正文: